中醫大附醫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台灣2050 淨零碳排,持續在醫療服務、社區營造積
極推動節能減碳、參與相關輔導與認證,並與政府機關、環保局、衛生局等主管機關合作推展節
能減碳活動,以「綠色智慧健康醫院」為目標邁進。
中醫大附醫從2015 年導入ISO 50001 能源管理國際標準,2018 年取得ISO 14064 溫室氣體盤查以及2023 年驗證ISO 46001 水資源效率管理等國際認證,為首家同時取得能源、水資源、溫室氣體盤查國際認證的大型醫療機構。
中醫大附醫設置能源管理委員會,訂定能源管理辦法,規劃水資源、電力、柴油、瓦斯、廢棄物等節能及環保方向。由院長擔任主任委員,行政副院長擔任管理代表,每年定期開會2 次,訂定能源管理辦法,規劃水資源、電力、柴油、瓦斯與廢棄物的節能環保措施,持續推行能源管理及節能減排行動。響應政府綠色採購政策,醫院逐年提升「低污染、省能資源、可回收」的環保產品採購比例,家電類採購節能標章產品比例已超過90%,落實綠色醫院計畫。
因應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關於「淨零建築」的長期策略,中醫大附醫於2024年啟用之質子治療中心不僅是中部第一座質
子治療中心,且有效的將低碳、智慧、節能方式融入建築之中,經評估後的碳排減碳率CFR為7.87 kgCO2e,碳足跡指標
為142.1 kgCO2e,通過LCBA低碳建築聯盟之低碳建築規劃認證黃金級、內政部綠建築標章銀級與智慧建築標章銅級肯定。
・ 結合人文、自然與藝術:廊道畫作展示、引入大量日照、結合地景的動線。
・ 芬多精負離子浮力通風系統:周圍種植芬多精濃度較高之臺灣杉、樟樹,景觀瀑布產生大量負離子,透過建築物的自然
浮力通風系統,有效節能與改善空氣品質。
2024 年中醫大附醫為讓「綠創體驗中心」更聚焦於永續發展建構價值圖像的基礎,更名為「淨零綠色教育中心」。透過重新完善主題空間規劃串接連結強化知識點;用以符號、色彩的空間識別美感設計,讓「低碳、美學、健康」對應「環境、物、人」的關係。由空間導覽的知識延伸至減碳體驗課程,開發「減碳、循環、植療」三種課程,課程內容以淨零綠色教育空間呈現的內容為主,用「知識」教學及「互動」、「手做」的方式讓一般民眾可以瞭解淨零綠色教育中心建立的目的以及減碳、循環、植療的內涵。
結合中醫大附醫在永續發展下對於整體氣候變遷做出因應,以七大減碳方案實際進行循環減碳。整合中醫大附醫減碳措施的「集合」,將綠色行動聚集於此,更好的向外界陳述中醫大附醫的綠色永續精神,展示醫院於環境、社會、治理的成果,同時向來訪人員推廣綠色永續。
開辦工作坊,帶領社區民眾進行資源循環利用,強化民眾對環保和資源再利用的認識。如使用回收塑膠再製永續拼圖,運用醫院的藥罐回收再利用,可再製成生活小物。以中藥煎煮後的廢藥渣搭配紙漿,成為手抄紙原料,開發出各式不同可適用於工藝創作的「藥渣紙」。